< 返回

聖歐爾發堂 2017/09/23

St. Alfred’s Church

建築特色 

聖歐爾發堂的建築期間,正值梵二之後禮儀改革的時期,聖堂的內部擺設和禮儀,在新的神學思想下,帶來很大的創新空間。聖歐爾發堂適逢其會,被教區欽點為禮儀改革的試點。因此,聖堂在許多方面,都令人耳目一新。聖歐爾發堂坐西向東,取面向太陽,有迎接光明,迎接救世真光的意思。祭台置於聖堂的中心,跪凳縱向排列,各人都可面向祭台敬禮,神父在祭台上主持聖祭體後,信友就排列在祭台前領受主的體血。聖堂大門的外牆上,有兩幅鐵框畫,左邊的是耶穌宣講天國的福音,右邊的是耶穌以五餅二魚的聖蹟顯示天主對人的愛,以強調聖堂的神學意義。

建築歷史
五十年代初期,義大利籍宗座外方傳教會會士賴法禹神父(REV. AMBROGIO POLETTI, PIME) 負責鐵路沿線的傳教工作,負責的地區包括沙田、大埔、粉嶺及上水。賴神父在1953年,得知麗的呼聲要放棄在沙田的轉播站,便購入了這間形如軍營的鐵皮屋,改建成小堂,並在屋後加建了兩間房間,一間為神父宿舍,一間為會議室。初時名為沙田天主教公所,附屬大埔堂區,於1954年,改名為耶穌聖心堂。 後來教友日漸增加,小聖堂已不敷應用,天主教教區的明鑑理神父於1956年向政府購買一棟原為別墅的兩層高房屋,並改建成為聖堂。新址佔地2萬8千呎,兩層高。地下為聖堂,可容納二百人。樓上為神父宿舍,每當平日彌撒完畢,聖堂便借作識字班用;二樓亦設兩個教小孩的課室。聖堂的空間擴大後,吸引更多人加入。其後,每年的復活節、聖誕節和堂區主保瞻禮,都有人領洗。雖然人數不多,每次約9-10人,但年復年,日復日,為沙田堂區累積了很多的教友。隨著政府將沙田發展為新巿鎮,將沙田沿海的地方填平,建成今天的瀝源、禾輋、以及由曾大屋至沙田第一城一帶的屋苑。人口激增,受洗加入教會的人也顯著增加,聖心堂的聖堂再次不敷應用。1966年,在好安逽神父和主教商量下,向德國的主教請求幫助,為沙田建築一座新聖堂,規模足以應付新增的教友人口。德國的主教答應要求,新聖堂由德國埃森(ESSEN)教區的教友捐助而成,並以一位德國主教聖人為名,遂命名為「聖歐爾發堂」(St. Alfred's Church)。耶穌聖心堂於1974年拆卸,在原址興建一座新的聖堂。在建築期間,堂區租用沙田銅鑼灣安定台一宅單位作為臨時辦事處及神父宿舍,主日則借用聖母無玷聖心幼稚園舉行彌撒聖祭。聖堂於1977年3月27日,由胡振中主教祝聖及揭幕。

堂區聯絡
沙田文禮路19-21號
電話: (852) 2691 2493
傳真: (852) 2693 6391
電郵: stalfredchurch1977@gmail.com
網址: http://stalfred.catholic.org.hk



(參考資料來源:聖歐爾發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