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醮原始目的在於地方人民對天上神佛的庇佑,表示感謝,或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昭明文選》謂:『醮諸神,禮太乙』,《隋書》謂:『夜中於星辰之下,陳放酒脯、餅餌、幣物,歷祀天皇、太乙,祀五星列宿,為書如上章之儀以奏之,名之為醮』。
昔日的沙田即舊稱瀝源分為九約,九約代表九個分區,即大圍約、田心約、徑口約、排頭約、隔田約、火炭約、沙田頭約、沙田圍約及小瀝源約組成的聯盟,合共四十八條鄉村約三萬人居住。其結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聯繫各村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九約各村會於九年內每年輪流舉辦太平清醮,並在第十年九約合辦。
九約太平清醮的由源相傳清光緒元年間,即約西曆1875年九約的不同鄉村爆發瘟疫,為了驅趕疫症及竭止情況繼續惡化,九約一起舉行儀式請車公神像遍遊各村,結果成功阻止瘟疫蔓延。村民為了感謝神明的庇佑,因此約定十年一屆舉辦歷時四日五夜太平清醮酬謝神恩。
九約的村民主要來自不同省籍的客家人,因此舉辦九約太平清醮需配合各方的習俗和意見。普遍鄉村打醮目的是祭祀孤魂野鬼,而九約太平清醮的差異之處在於附薦棚供奉祖先,不但會邀請喃嘸道士主持法事,同時也接納其他團體例如佛教及道教同時設壇誦經超度亡魂。
直到現時只有田心村(逢「六」舉行)、大圍(逢「七」舉行)以及九約合辦(逢「五」舉行)的太平清醮尚定期舉行,其他分區已經停辦。
(參考資料來源:文化葫蘆)
卜杯緣首 |
---|
在大王爺社壇前由建醮社區的男性成員中用杯卜選出三個緣首
打到最多「勝杯」(筊杯一正一反)者為「頭名緣首」,是眾緣首的首要
次者為「二名緣首」,再次者為「三名緣首」
頭名緣首在醮會期間手捧載有村民名冊的「意亭」並參與所有祭祀儀式
|
擇日 |
打醮的日期是按照頭名緣首的年生八字所選擇吉日。吉課會詳列醮場座向和相關儀式的舉行日期及時辰,並列有各儀式的相沖生肖。吉課開列的儀式一般包括「發奏上頭表」、「上二表」、「開工紮作」、「開搭醮棚」、「上三表」、「作齋灶」、「迎神登壇」、「取水淨壇」、「揚幡」、「啟壇建醮」、「迎榜」或「啟人緣榜」、「超幽」、「送神回位」、「酬謝神恩」等項目。
|
搭掤拜神儀式 |
在擇好的吉日舉行搭棚開工儀式。村民會誠心祈求醮會順利,闔村平安。醮棚由5枝象徵五方的幡竿界定,三界藉着幡竿的引導參與醮會。 |
搭掤 |
前期工作 |
村民分工準備建醮會用到的裝飾工作,如插旗、掛對聯、到山上斬竹用來掛花燈、貼人緣榜、亮燈測試、醮棚排坐椅等。 |
前一日 |
上第三表 → 取水淨壇 → 揚旛 → 迎神登壇 → 啟壇·發奏 |
第一日 |
啟壇迎師 → 三朝三懺 → (行香) → 分燈 → 打武 → 禁壇 → 祭小幽 |
正醮日 第二日 |
三朝三懺 → 啟人緣榜(掛榜) → 禮斗 → 迎聖 |
第三日 |
三朝三懺 → 頒赦(走赦書) → 放生、放水燈 → 謝旛 → 祭大幽 |
最後一日 |
酬謝神明及送車公候王宮 |
(參考資料來源:沙田田心村)
打醮行事曆 | 註解 |
---|---|
問杯、選緣首 | 理論上,「緣首」是神靈批准的鄉民代表,代表整個社區在打醮期間服 侍神靈。由於整個社區已經不整潔,所以,鄉民不能直接和神明溝通。 他們須要通過中間的媒介:代表社區的緣首,他們在打醮期間須守齋 戒,而代表神明的是喃嘸。 |
擇日 | 由風水先生根據頭名緣首的生辰八字來推算主要儀式進行的最佳日期 和時間。推算的結果會寫在一張稱為吉課的時間表上。 |
發奏上頭表、上二表 | 上頭表及上二表其實是分兩次透過焚燒載有鄉民名字的表文,象徵性地通知天地水陽各神靈,鄉村舉行太平清醮。 |
開工紮作 | 扎作各種紙製的神像和侍從。 |
開搭醮棚 | 醮棚是儀式和社區活動的主要地方,打醮一般在村中戶外空地建棚進行。 |
上三表 | 上最後一表,通知神靈 |
作齋灶 | 建造齋灶,即是在醮棚之旁建造一所廚房,以供村民享用齋菜。(太平 清醮期間,緣首和鄉民必須齋戒) |
迎神登壇 | 把村及鄰近有吩的村落社稷,井泉和廟宇的神明,恭請到醮棚的神棚。 被恭請到神棚內供奉的神靈,代表著其所在的村樂是有分參與這次太平清醮。 |
取水淨壇 | 從村中主要水源,例如河邊或水井,取得清水。道士會以符錄保護這 些清水,並象徵地用作清淨醮棚。(待整個太平清醮完成之後,餘下的 清水會分給各村民,拿到家中飲用,驅邪保安) |
揚幡 | 一般是在村的四周或醮棚的四周豎立 5 枝竹竿,竿上掛有燈籠。 幡竿的作用是劃定太平清醮儀式的範圍。 |
啟壇建醮 | 打醮行事曆,開壇啟請之後,醮事正式開始。 |
三朝三懺 | 每日早、午、晚三次的「行朝」(向醮棚內諸神供飯拜香火)和「拜懺」 (喃嘸代表鄉民向神明懺悔所犯罪孽) |
分燈 | 齋醮中燃點壇場燈燭的常用儀式元,起初是獨立的儀式體,後來則被包含在別的儀式體中,作為某種齋儀的一項內容。 |
禁壇 | 邀請五方神明保衛壇場儀式。 |
祭小幽、祭大幽 | 向幽鬼分衣施食,有超渡作用 |
啟人緣榜 | 於建醮正日舉行,喃嘸道士及「頭名緣首」在「人緣榜」(紅紙黑字,又稱「金榜」或「大榜」)榜末簽名後,交由簪花掛紅的「頭名緣首」以及被稱為「攬榜公」或「好命公」的老人手中,再貼到廟旁牆上,然後喃嘸道士再用雞冠潔淨及誦讀一遍榜上人名,有份者可查閱親屬的名字有否錯漏,若有可即時更正。而在榜上有名的人,都會得到神靈的保祐,闔家平安。儀式完結時會火化「人緣榜」,以示送上天庭。 |
禮斗 | 為民眾「消災祈福」儀式,主要祭拜南、北斗星君,北斗星君職司「消災解厄」,南斗星君職司「祈壽延年」,故舉行禮拜星斗的儀式,就稱「朝真廬斗」,民間則俗稱「拜斗」。喃嘸用米堆砌成南、北斗和代表福、祿、壽的麒麟、鹿和龜的形狀。 儀式完畢,鄉民取米回家,或置米缸,或煮成米、粥,以保福壽。 |
走赦書、放生 | 向神明贖罪,然後把飛禽、游魚放生,向天、地、水三界行善。 |
迎聖 | 打醮的正日進行。「啟榜」是把登記著又份參加打醮者名字的人名榜貼 示出來;「迎聖」則是恭請上界至尊前來參加醮事的儀式。 |
酬神 | 酬還許願 |
(參考資料來源: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